说到虫害预测,传统的做法通常是调查员走到田野,手拿本子点数昆虫。现如今,现代植物保护已经进入信息化阶段,数据自动传输、智能分析和信息技术使病虫害监测预警更加准确、及时,在减少灾害损失、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。
集合
数量是判断病虫害流行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虫害预测部主任刘万才告诉记者,过去,如果你想知道昆虫的数量,只能派调查员去现场查看。当病虫害爆发的时候,一个晚上可能清点成千上万只昆虫,工作强度高,数据容易丢失。物联网、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,使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成为现实。
自动昆虫预报灯是基层测量员的“魔法武器”之一。虽然灯的外观和控制灯是一样的,但诱饵的核心是完全不同的。应平衡性信息素的释放速率,以保证计数的准确性。它可以自动计算昆虫的数量,数据可以随时随地读取。还有一个魔法武器远程实时监测系统,可以说是预报员的“千里眼”,可以实时再现现场场景,人不在现场时但能随时监测现场情况。
监测的自动化不仅省时省力,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。马铃薯晚疫病是我国成功实现作物病虫害自动实时监测的实例。目前,我国马铃薯晚疫病面积在3000万- 4000万亩,占种植面积的40%。严重时可造成70% ~ 80%的产率损失。田间湿度和温度是其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气象条件。对田间气候的实时监测,可以有效地指导晚疫病的防治。
自动实时监测的核心设备是野外小气候计。刘万才说天气计可以收集各种气象因素(空气温度和湿度,土壤温度和湿度、光照、降水、蒸发、气压、风速和风向),实时和自动传输。储存在和进行统计分析,建立预测模型掌控晚疫病的流行规律,以准确预测疫情。
目前,该技术已在重庆、甘肃、贵州、内蒙古等省示范推广,实现了监测数据的网络自动传输和模拟预警。2012年和2013年,甘肃省连续两年出现晚疫病。植保部门采用数字监测预警系统,结合现场调查,提高了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。
分析
准确的预测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。但是,如何提前预测病虫害的发生?刘万才说,奥秘就在于病虫害监测预报模型。
条锈病是小麦的一种主要病害。这种病毒在新中国历史上流行过三次,1950年造成了60亿公斤的粮食损失,相当于减产的45%;1964年造成32亿公斤粮食损失;1990年造成12亿公斤粮食损失。目前,已成功控制在2 -3亿公斤/年。
只要发现了条纹锈病的流行规律,建立了条纹锈病的预测模型,从而可以“抑制”条纹锈病。在中国条锈病的传播,夏天通过领域存在可变性,冬天繁殖,春天流行,其中,主要过冬地区是甘肃省陇南和四川省西北部,达到冬季繁殖还有湖北、湖南南部、陕西关中的地区。
在这两个地区,它不会造成任何损害,直到明年春天在河南、山东等主要小麦产区开始蔓延损害。因此,掌握夏季及其他前期的传播情况,可以了解来年小麦主产区如何控制条锈病的发生。
结合气候因素和虫害发生。流行规律,也可以对迁徙性害虫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。例如,水稻飞虱和水稻滚叶虫,一般在4 - 5月从越南和老挝进入中国。首先,它们在华南、东南和西南的稻区“登陆”,然后向北迁移。因此,每年3月,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都将开始开展病虫害监测,确保全国水稻病虫害防治一次过关。
除了基于规则的经验预测外,通过计算机模型分析数据也很重要。随着地理信息系统(GIS)的引入,对病虫害的变化趋势有了更加科学、直观的演绎方法。
释放
20世纪80年代,为了更快地报告病虫害信息,每个工作站的标准配置是一台老式电报机。每次发送数据时,电报码都要逐字逐句地检查。1996年至1998年,全国病虫害预报信息计算机网络传输与管理系统开通。虽然还在使用电话拨号互联网,但害虫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。
2003 - 2005年,开发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信息系统。2009年底,更实用的重大病虫害数字监测预警系统上线,实现了网络举报与移动举报相结合。无论调查员在哪里,只要有一部手机,就可以实时上传疾病和昆虫信息。
目前,监测预警系统共有报告151份,项目6176项,其中自动计算项目831项。“在过去,没有积累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数据。虫害预测模型不能没有数据。”
近年来,网络、手机、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,不仅使分销渠道更加多元化,还可以通过短信和微信平台发布动态信息。例如,稻飞虱信息主要向南方农户发布,而虫类信息主要向北方农户发布。
作为国内首批防治机构,一心寰宇拥有国家A级、江苏甲级、无锡甲级等行业专业资质,同时也是江苏省行业标杆企业以及无锡市110、119联动企业。如您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拨打江苏一心寰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400-618-5835。
电话:0510-85879905
传真:0510-85889072
网址:www.yxpco.com
地址:无锡市滨湖区龙山路11号
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