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蛾科属于鳞翅目和夜蛾科。危害草原的夜蛾种类很多,主要有夜蛾、洛氏夜蛾、夜蛾科等。
分离粘虫是世界禾本科的一种主要害虫。它在中国分布广泛。它是一种贪婪的害虫。当它发生时,幼虫通常会吃掉植物的叶子,甚至大片农作物。粘虫主要危害百慕大草、早熟禾、金缕草、高羊茅等禾本科植物。
1.形态特征
(1)成虫体长17-20毫米,翅展35-40毫米。体色为浅灰色或深棕色,雄蛾为深色。触角丝状。前翅为灰褐色,有时为黄色至橙色。中间部分的外端有两个淡黄的圆点,外端较大。在它的下面有一个白点,白点的两边有一个黑点。从翅膀的上角到后缘有一条黑褐色的斜线,上缘7-9个小黑点呈弧线排列。后翅基部为浅棕色,颜色逐渐变深。雌性的腹部末端有一个尖尖的产卵器。
卵是半球形,表面有网状脊,初生时为白色,孵化前为黄褐色至深褐色。成熟幼虫长38毫米,呈圆柱形。
(2)斜纹夜蛾成虫体长14-20毫米,翅展35-40毫米。它们都是棕色的。胸部后部有白色簇毛,腹部前部的几个结节中央有深褐色簇毛。前翅为灰棕色,有复杂的条纹。内外横线呈灰白色和波浪状。中间有白色条纹,环形图案不明显。肾状纹前部为白色,后部为黑色。在肾环型和肾环型之间的前缘和后缘之间有三条白色斜线。后翅为白色半透明,叶脉和边缘为棕色(图6-24)。
2.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惯
(1)东北、内蒙古和华北北部每年有2-3代入,华北每年有4-5代入,长江以南每年有5-6代入,福建每年有6-7代入,广东和广西每年有7-8代入。研究表明27°N的南部蛾类没有过冬的现象。它在33°N北方过冬。该地区的越冬、避暑和迁徙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成虫白天躲藏,晚上出来。它们在夜间活动,觅食、交配和产卵。他们在晚上8-9点和黎明前活跃。羽化后,成虫有糖、酒、醋、烂果、酒糟、发酵液混合的倾向。产卵后,趋化性减弱,向光性增强,存在拟死现象。幼虫也有淹没土壤的习惯。四龄后,常潜伏在寄主根附近的疏松土壤中,深度1-2厘米。四龄及以上幼虫在食物少或环境不适宜时,可成群迁移。当幼虫成熟时,它会在靠近根际和茧的疏松土壤中挖洞,并在深度1-2厘米处蛹化。
成虫产卵的适宜温度为15℃至 30℃,合适温度为19℃至 25℃。降水一般有利于粘虫的发育,但暴雨或冷空气的侵入不利于粘虫的发生。一般相对湿度在75%以上时,有利于成虫产卵;当相对湿度低于40%时,即使在合适的温度下,产蛋量也很小。一般来说,在高密的草丛中,小的气候和生态条件非常适合粘虫的生长发育。一旦有足够的昆虫源,就容易造成大的繁殖。
(2)斜纹夜蛾在长江中下游每年发生5-6代,在华北和西北东部每年发生4-5代。它是一种嗜热害虫。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8℃~至30℃,40℃可正常生长。七月到十月是高峰期。
成虫白天处于休眠状态,黄昏后开始活动。交配和产卵通常发生在黎明。成虫以花蜜为食以补充营养对黑光灯和酸甜液有强烈的趋向性。初龄幼虫聚集在卵团周围,二龄后开始分散。幼虫采食后叶片表皮和叶脉呈纱布状。三至四龄后,对叶片进入暴饮暴食阶段,叶片上只剩下叶脉。它有迁移和破坏的习惯。幼虫期为12-27天。幼虫成熟后,进入表层土壤或凋落物层化蛹。蛹期为9-13天。
3.预防和控制方法
(1)农业方法①受损草原应该尽快补种和浇水。②降低草坪的草和死草层防止草地水洼时间过长。③为了防止入侵杂草提供合适的产卵环境,及时在裸露点种植草地。
(2)当成虫数量开始增加时,使用黑光灯或每公顷120-150粒诱捕杀死成虫。您还可以使用6分红糖,1分白葡萄酒,3分米醋,和少量的敌百虫混合液体,或与胡萝卜、红薯、豆饼等发酵液体放在一个大碗里或小盆地,放进,黄昏打开黑光灯直到黎明,可引诱大量的成虫。每5-7天更换一次诱饵。
(3)结果表明,杀虫剂对1 ~至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好。
①2.5%敌百虫粉,3% ethyldaofeng粉、3.5%灭多虫粉和5%杀螟硫磷粉用于喷洒,剂量为22.5 -30公斤/款hm2。
(2)喷配90%混合马拉硫磷乳油800至1000倍,喷配50%敌敌畏和50%辛硫磷1000至2000倍。
作为国内首批专业虫害防治机构,一心寰宇拥有国家A级、江苏甲级、无锡甲级等行业专业资质,同时也是江苏省行业标杆企业以及无锡市110、119联动企业。如您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拨打江苏一心寰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400-618-5835。
电话:0510-85879905
传真:0510-85889072
网址:www.yxpco.com
地址:无锡市滨湖区龙山路11号
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